各位大家好:
近來各媒体大肆報導南山人壽母公司AIG(美國國際集團)的財務危機消息,也影射南山人壽將受其波及而倒閉之不實消息,引起社會大眾與您之恐慌和不安,在此德聖特別在此做詳細說明:
歷經這陣子從幾家投資銀行及美國二房倒閉或被接管到AIG集團的金融危機,想必大家必定像洗了一次金融理財的三溫暖,但相信透過這次的危機,讓大家瞬間對金融知識及風險管理意識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各金融機構的本質就如巴菲特說的:「等到水位下降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了。」
為何AIG會出現如此鉅大的現金流動性危機?雖然已知道是因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違約交換」CDS所造成,為何AIG內控的防火牆沒有做好或是明知有風險卻無法放棄好賺的錢,「紐約時報」9月28日報導,指出美國國際集團(AIG)崩潰的內幕說,拖垮這家員工11.6萬人的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該集團只有377名員工的倫敦子公司。而在這波金融海嘯中僥倖逃過一劫的高盛,竟是AIG最大商業夥伴,假如AIG不保,高盛可能蒙受200億美元損失。
高盛一直未說明,在AIG的危機中會有多少損失,對紐約時報提出的200億美元數據,則表示高盛有抵押品和避險措施可減低損失,在AIG的事件上只有很輕微的損失。據紐約時報指出,拖垮AIG的根源在倫敦子公司「AIG 財務產品公司」(AIGFP)。AIGFP在1987年成立,靠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違約交換」(CDS)異軍突起,向擔保債權憑證(CDO)持有者提供保險,保證證券在一段時間內不會違約。
靠著AIG的金字招牌,AIGFP業績突飛猛進,從年收入僅7.37 億美元,2005年暴增為32.6億美元。AIGFP成為AIG的金母雞,總裁卡薩諾因此被視為AIG總裁接班人的熱門人選。卡薩諾和手下的薪酬也跟著水漲船高,平均每人年薪超過100萬美元。過去七年,支付員工的薪水達35.6億美元。不過,次貸吹起的金融風暴讓CDS產品開始出現巨額虧蝕, 由於AIGFP是投資銀行而非保險公司,虧損需由母公司AIG負責,去年第三季AIG已因此承受了3.52億美元損失。而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這家子公司損失達250億美元,AIG股暴跌,終被華府接管。
從此報導可以看到,讓AIG這次陷入危機的總裁,之前竟被視為AIG總裁之熱門接班人選,可見這種類同『保人』的CDS業務,好賺的同時,卻也帶來無法料想的風險,最後竟導致AIG的經營危機,連原本的經營團隊都被撤換.但被撤換的經營團隊,每人仍能領取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美元的資遣費,令人不平,公司經營不善走人,卻照樣拿錢,雖然AIG剛上任就離職的總裁,因個人良心及負責任態度,放棄領取他個人的領錢權利,但終究是少數人,不影響原本的制度,德聖個人覺得還是值得為他的道德勇氣給他掌聲鼓勵。
另外,原本母集團以持股子公司模式的方式來切割母子公司及各獨立子公司的財務的防火牆方式,經上述報導,才知道這對各子保險公司是有效的,但因上述的AIGFP是投資銀行不是保險公司,所以虧損仍由AIG負責,終於造成此次AIG的財務危機。另外之前的高盛,摩根史坦利被美國政府強制改制為商業銀行,就是因為只有改制為商業銀行,政府才能依法來嚴格管理之,但投資銀行,既然是投資,就自行承擔風險自付盈虧,在法令上較難以約束,但改制為商業銀行,要受美國聯準會嚴格監督,在安全性上就高多了.但也代表著,以前投資銀行以高槓桿的財務操作的金融手法可能就此劃下句點了。
接下來我們再談保險公司,就南山人壽來說,它是AIG在台的子公司,持有95%的持股,在AIG從民國59年入主南山人壽之後,引進國外壽險業的經營知識及理念,將南山人壽帶領成為國內第二大的保險公司,連續十幾年都是三冠王的公司,可說是國內保險業的超級模範生,過去每年都貢獻AIG母公司數億美元的獲利,更是AIG集團內會下金蛋的母雞。所以即使AIG有問題,真的需要賣南山人壽的股票,排隊搶破頭要來買的公司可多了,因為一家每年賺一個資本額的公司,誰會不想要呢!當然仍然希望AIG在兩年美國接管的兩年內能順利解決問題,因為AIG的國際集團能力,還是能提供全球性的整合資源給各子公司,有其正面的意義及價值,如果資產都被分割出售了,其經營的綜效優勢可能會打很多折扣的。而且經過這次事件,相信將來對未來的經營者,應該會記取前車之鑑,經營會更穩健才是,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其次保險業是各國政府監管最嚴格的產業,因為一般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比例,通常都在95%上下,一般的公司,超過50%就不太好了,可是保險公司到95%卻是正常的,為什麼?因為一般公司在經營時,想得是如何幫股東賺錢,但保險公司從商品設計及收到保戶的保險費後,第一個想到卻是,如何做到能保障保戶的權益得以實現,因為保險公司大部份的資產都是保戶的,而且都是長期保証要清償的。所以在投資上,一定要做長期規劃及風險的控管,因為錢都不是自己的,公司必須依照承諾給保戶的契約,好好代管營運保戶的資金來達成給保戶的承諾。
而各國當地政府比保戶更關心保險公司,因為保險公司擁有保戶的資產及保戶數,都非常龐大,如果出現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會『動搖國本』,以南山人壽來說,資產有1.5兆台幣,有3百多萬的保戶,所以各國政府,包括中華民國的政府,絕對是嚴加控管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要照法令規定經營管理的。之前的宏福人壽及蘇黎世人壽因保單精算錯誤,都是將保戶移交其他保險公司而退出市場,並不影響保戶權益。試想,保戶才是保險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如果有保險公要讓出保戶,搶都來不及,那有推掉的道理。由為保單是長期的合約,每年保戶都會繳保費,有穩定的現金流量流入,像南山人壽每日的流入現金是100億台幣的保費收入,是您會不想要嗎? 所以其實保戶並不太需要擔心自己的權益受損,雖然不全是完全沒有風險,但機率實在是非常非常低,除非是世界末日到臨,不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其實您手上其他的資產也都成了泡沫,保險自然也不能例外了。
另外保險公司對政府而言,有其他金融機構無法取代的重要性,就是保險公司會因長期投資且有穩定獲利的需要,會購買大量的政府公債,以南山人壽為例,96年的財報顯示,南山人壽持有政府公債及國庫券5331億元,佔國內所保險公司持有量1兆7200億的31%,佔南山人壽可運用的1兆2570億的42%,也就是說各位南山人壽的保戶,您所繳交的保費,絕大多數,都由南山人壽拿去買政府的債券去了,也就是透過成為南山人壽的保戶,您也成為參與國家建設的投資人,而且這麼高比例的公債及國庫券,間接等於是由政府出面擔保絕部份資產是安全的投資.
加上南山人壽早期持有大量的政府公債,都是票面利息很高的長年期債券,因此當利息下趺時,南山人壽只要每年等政府發利息就可以有可觀的利息進帳,加上利息下跌時,債券價格還會上漲,必要時可以在資本利得及利息所得兩頭賺.算時最穩當的投資,政府債券這部份的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政府破產,政府債券違約成為壁紙,這樣的機率有多少,各位自己評估吧。至於南山人壽其他的資產,可以上金管會保險局的網站,裡面有詳細的資料,所謂數字會說話,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有人擔心AIG都會出事,難保南山人壽不會,其實我們知道,這次出事的全部都是投資銀行及承做房地產的銀行,沒有保險公司有事,就是因為保險公司的投資原則,會計作業是完全不同於投資銀行及商業銀行的。所以AIG會因AIGFP子公司投資銀行操作衍生性CDS出事導致AIG保險集團出事(不是保險公司,AIG是控股公司,持有許多保險公司的股票),但保險公司不會受AIG危機的牽連,尤其是保戶的權益更不會受到影響的。而且在地的保險公司經營完全依照當地政府的法令在營運,是不可違法作業,將資產隨意搬出國內,而且受國內法令規定,南山人壽完全不能投資在與AIG集團有任何關聯的金融產品上(包括AIG的股票在內),所以這次AIG危機,南山人壽不受AIG危機的影響,這也經營保險業的風險控管原則及避免交叉利益輸送的管理,在這次的危機中發揮了有效的功能最好的見証。
至於許多保戶前往南山人壽解約,其實是非常划不來的,尤其是早期買的保單,預定利率都是在4%~8%之間,也就是每年扣掉保險成本後,保証給保戶4~8%的利息,而現在銀行利息才2.6%上下,光利差就有1.4~5.4%之間,加上最近會再降息,利差就更大,由於南山人壽不論投資獲利如何,都必須保証給早期的保戶這麼高的利息,所以保戶前來解約,正好替南山人壽解除部份高獲利保單的壓力,可是又不能當面謝謝保戶,只好謝在心裡口難開了, 而如果是最近才買的,解約也要損失解約費用,更是划不來,所以真誠的建議各位保戶,既然保戶權益是不會受影響,最好是以不變應萬變,繼續持有原有的保單是最好的選擇。除此之外保單貸款,就看個人的需要,自行安排,但如果貸出來是因為安心之用,南山人壽還是會謝謝保戶,因為早期的保單貸款利率是6.9%,而近期的保單則有4%~5%左右,南山人壽還是會有不錯的利息收入的。
!!請各位客戶及保戶勿輕信市場流言或同業之中傷而將保單解約,減額繳清或辦理保單貸款,以免損失保障且增加保費或貸款利息之負擔!!